南召县红阳医院
当前位置:
NAN ZHAO COUNTY HONG YANG HOSPITAL
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
来源: | 作者:红阳医院 | 发布时间: 2024-06-22 | 812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气温的上升,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三伏天。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中医认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刻,此时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特别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因此,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

所谓"冬病",就是那些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疾病,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即阳虚体质。普遍症状为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在中医里,这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简而言之,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皆可谓之为"冬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过敏性咳嗽、过敏性皇炎、冻疮、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肌肉关节阴酸疼痛、体虚反复感冒、亚健康状态等。
这些虚寒性"冬病"多半是由于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差,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据《内经》 天人合"、"夏日养阳"理论,冬为阴,夏为阳,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达到顶峰,此时为恢复人体阳气最佳时机,若以阳克寒,驱散患者体内的阴寒之气,就可以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使阳气充实、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到冬天少发病或病情减轻,甚至不发病。此之谓"夏治"。
目前,"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包括中药敷贴、温针灸、火罐、艾灸、穴位注射、熏洗和中药内服等,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则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骨伤类疾病等。此外,儿科、冻疮也可通过"冬病夏治"治疗。都市人群当下常有的亚健康状态,也可通过"冬病夏治"来缓解。
下面是红阳医院康复科为冬病夏治开展的理疗项目:
1、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观点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疗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等,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反复发作,冬季加重的疾病。具体包括:1、肺系疾病:鼻炎、咽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2、胃肠疾病:慢性胃炎、胃痛等;3、风湿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4、骨科疾病:颈肩、腰、腿痛等;5、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等。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效果最佳。所以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效果。敷贴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物。

图片

2、三伏灸
所谓灸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的外治疗法,就是用艾绒等药物在人的体表穴位上灼烫、熏熨以治病的方法。灸法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虽然艾灸疗法简单方便,但在临床应用时也有禁忌。一是病情禁忌:灸能益阳,也能伤阴,所以对阴虚阳亢及邪热内炽的病人,一般不宜用灸或慎用,如咯血吐血、肝阳头痛、中风闭阻、高热神昏、抽风,或极度衰竭呈恶病质状态之人,均应慎用灸法;二是部位禁忌:面部穴位不宜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癫痕,重要脏器部位不宜直接灸,妊娠1/3期小腹部及腰低部不宜施灸。
图片
3、刮痧
刮痧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在疾病治疗上,刮痧有着活血化瘀、调整内脏阴阳平衡、疏通人体筋络、体内毒素、行气活血等功效。需要注意的是,刮痧后最好能喝一温开水以帮助排毒,对刮痧部位要进行适当的保护,不要受凉。刮痧一般只针对于初期和中期的感冒,有疏风清热、祛风散寒的作用,后期的感冒刮痧的效果要差得多。如果不是发高烧可以尝试刮森治俞旧利痴是不能很烧的一日发烧就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迷信刮痧是不行的。
图片
4、拔火罐
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夏季留罐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一些血液疾病患者,例如白血病、血友病患者,不宜拔罐;皮肤过敏,全身枯瘦或皮肤失去*力者不宜拔罐;某些肿瘤患者也不宜使用,或会促进肿瘤扩散;体质太虚弱的病人和儿童、孕妇等,都不宜拔火罐。对普通人而言,不可在皮肤破损以及骨突的部位拔罐,否则会造成感染等后果。
图片
5、熏蒸
1.具有调节神经和经络的作用,在热药的作用下,能使不协调的脏器功能得到有益调节,使人情绪放松,肌肉放松,有特别的舒服感。2.帮助身体排汗,有效的消除身体内多余的热量。3.改善睡眠,缓解失眠的症状,使人可以进入深度睡眠。4.激活神经末梢,疏通全身经络,增加血管弹性,能够对血压起到一个平稳的作用。
图片
6、耳穴压豆
是将王不留行籽或者特制的小钢珠用胶布贴在相应的耳穴上,并通过适度的按揉以达到刺激穴位,防病治病的目的。耳穴压豆是属于耳针的一种治疗方法,与扎耳针或其他针灸一样,具有通络止痛,活血理气,调节神经内分泌等功效,所以临床应用广泛,很多急慢性疾病都可以运用耳穴压豆作为辅助治疗,比如失眠、头痛、眩晕、腹痛、牙痛、哮喘、高血压、胆石症、汗证、颈椎病、咽喉和眼部疾病等。另可用于减肥、祛痘、祛斑。其次在临床上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病、胆石症和胆囊炎、水肿、肛门手术后的尿潴留、泌尿系结石等。
图片
三伏天养生小知识:
1、吃羊肉
中医认为,大暑天气虽热,但人体容易为暑、湿邪所侵,营养学家也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结果显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同。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不过,"吃伏羊"并非人人适合。热*体质、容易上火、身体容易发"痈疽疗疗"的人,并不适合包括"三伏补"在内的"冬病夏治",别随意尝试。
2、吃姜
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于是自古以来医素有“男子不可一日无姜"之语。姜含挥发“姜油”,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若然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鲜姜滋润而不伤阴,每天切四五薄片鲜生姜,早上起来饮一杯温开水,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
3、热水泡脚
每晚都用热水泡脚,泡出一身大汗能驱寒。用热水泡脚确实是个养生好方式,但并没有季节上的针对*,全年都适用。须注意,泡脚时间不能太长,大概10-15分钟,后背有热烘烘的感觉即可。泡脚不能泡到出大汗,中医上认为,汗液由部分津液转化而来,津血同源,出汗太多伤气血,正所谓"大汗亡阳"。因此,夏季泡脚最好用40℃左右的温热水,具体以不出汗为原则。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此时气候闷热潮湿,最容易诱发各种夏季流行疾病,因此,关于"三伏天"的养生保健的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向大家介绍"三伏天"的有关中医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提醒大家要注意疾病的预防,安然度夏。
温馨提示:
抓住6、7、8、9月
      让体质打个翻身仗
      破三冰 (宫寒,胃寒,关节寒) 
      驱6淫(风,寒,暑,湿,燥,火)
      清三浊(浊气,浊水,浊物)
      化五毒 (痰毒.血毒.淤毒.脂毒.酸毒)。
图片
贴敷注意事项:
1、首先要作息规律,饮食清淡。最好忌用辛辣、寒凉的食物1一2个星期,如海鲜、辣椒、大蒜、牛羊肉、新鲜荔枝,凉菜、冷饮等也应尽量避免,少吸烟、不饮酒,以免减弱药效。
2、要注意保护和清洁皮肤,特别是贴敷穴位的皮肤。外出前做好防蚊准备,防止因蚊虫叮咬引起皮肤红肿或感染。贴敷前一天,要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个澡,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
3、如果贴敷前发现所贴穴位处的皮肤有破口,或出现发烧、头痛、腹泻呕吐等急性感染的症状,则需推迟第一贴的时间。“不能按时贴敷也不必担心,贴敷时间前后相差一两天,效果不会受影响。”此外,如果女性在月经期出血量较多,也可适当推迟进行贴敷。
贴敷时
宽松穿衣防过敏。去贴敷时最好身穿宽松透气、舒适吸汗的纯棉衣物,不要穿紧身的化纤衣物。为了防止药膏染脏衣服,当天穿深颜色衣服最好。第一次贴敷或者皮肤特别敏感的人,可以事先在家里试试自己对胶布是否过敏,如有过敏症状在贴敷前一定要告诉医生,改用防过敏胶布。如果是特别怕热、易出汗的人,也可事先和医生沟通,他们会根据情况在固定时少贴几层胶布,让您感觉舒服些;或者选择下午晚些时候去医院贴敷,不要赶在天气最热的时候。
贴敷后
时间不要自己延长。贴敷后应减少运动、尽量避免出汗,防止药贴脱落。“贴敷后会出现发热等感觉,可以待在凉快的地方,但切不可贪凉。不要马上进到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里,防止遇冷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更不要将电扇、空调直接对着贴敷部位吹。
孩子可以贴三伏贴吗?
年龄太小的宝宝皮肤太过娇嫩,不适合敷贴,而且小宝宝的配合度比较差,容易哭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处于肺炎急症期,发烧的孩子也不适合,需要谨遵医嘱。
图片